“全域旅游”理念深刻改变了旅游业的格局,它要求打破景区界限,整合区域内的自然、文化、社会等所有资源,构建处处是风景、时时可游览、行行加旅游、人人享服务的旅游目的地新生态。而“全域旅游整合营销工程”正是驱动这一宏大目标实现的核心引擎。它并非简单叠加营销动作,而是一项系统工程,旨在通过顶层设计、资源聚合、渠道协同与技术赋能,打造统一、高效、精准的目的地整体营销体系,最终实现品牌声量提升、游客体验优化、产业效益倍增。
二、突破壁垒:整合营销工程的战略核心
全域旅游营销长期面临多重挑战: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、营销主体各行其是导致信息碎片化、数据孤岛阻碍精准触达、游客体验难以在空间和时间上保持连贯性。整合营销工程的核心战略价值即在于破解这些难题:
- 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: 系统梳理区域内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等全要素资源,以及文化遗存、自然风光、特色产业、节庆活动等非物质资产。通过建立共享平台和协调机制,打破地域和行业壁垒,实现资源信息的互通互认,为整体营销提供丰富的素材库和组合产品基础。关键在于识别核心吸引物与特色体验,围绕其进行主题化、链条化整合。
- 主体协同与机制创新: 构建强有力的政府引导、企业主体、行业协会参与、社区共建的协同机制。政府负责顶层设计、政策支持、公共服务完善和市场环境营造;旅游企业(景区、酒店、旅行社、OTA等)积极开发整合产品、落实营销策略;行业协会促进交流合作、规范行业标准;当地居民作为文化承载者与体验提供者,其参与度直接影响游客满意度和目的地口碑。需建立利益共享机制,确保各方积极性。
- 品牌一体化塑造与传播: 摒弃零散的单点宣传,提炼区域核心旅游品牌形象与独特价值主张(UVP)。所有营销活动、宣传物料、渠道投放均围绕统一品牌调性展开,确保信息的一致性和冲击力。这要求建立严格的品牌视觉识别系统(VIS)与内容管理规范。
三、立体触达:构建全域营销渠道矩阵
在信息爆炸时代,触达潜在游客需要多元化、智能化的渠道布局:
- 线上线下融合(OMO):
- 线上: 充分利用目的地官方平台(网站、APP、小程序)、主流旅游OTA平台(携程、飞猪、美团)、社交媒体(微信、微博、抖音、小红书)、搜索引擎营销(SEM)与优化(SEO)、内容营销(图文、短视频、直播、攻略游记)等进行广覆盖、精准引流。关键在于内容质量与互动性,善于利用KOL/KOC(关键意见领袖/消费者)影响力。
- 线下: 在交通枢纽(机场、高铁站)、核心商圈、游客服务中心、合作酒店民宿等关键节点布局高品质的宣传物料和互动体验设备。节庆活动、主题展览、文化演出是线下引流、营造氛围、增强体验的重要抓手。
- 技术赋能精准营销: 建设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,整合游客来源、行为偏好、消费能力、停留时长等多维度数据,并与营销平台对接。运用用户画像分析、AI智能推荐算法、程序化广告投放(DSP) 等技术,实现从“广撒网”到“精定位”的转变,将“对的资源”通过“对的渠道”在“对的时间”推送给“对的人”,显著提升转化率。探索VR/AR/MR沉浸式预览技术,降低决策门槛。
四、内容为王:打造沉浸式体验吸引力
营销的本质是价值的传递。内容作为价值载体,其质量直接决定营销效果:
- 深挖文化内涵与在地特色: 避免同质化,深入挖掘目的地的历史文脉、民俗风情、匠人工艺、生态特色、生活方式等独特底蕴。讲好有情感、有温度、有深度的目的地故事,赋予旅游产品独特的文化基因和灵魂。例如,将非遗体验、民俗活动融入旅游线路设计。
- 构建主题化产品体系: 基于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,设计开发主题明确、体验丰富、时长灵活的多日游线路和一日游产品。如“遗产探秘之旅”、“生态康养之旅”、“美食寻味之旅”、“亲子研学之旅”、“自驾探险之旅”等。产品设计需注重体验的层次性、参与的互动性、记忆的深刻性。
- UGC激发与社群运营: 鼓励游客创作并分享(用户生成内容 UGC),这是最具说服力的口碑传播。设立激励机制、举办摄影/游记大赛、建立互动社区,将游客转变为品牌的推广者。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精细化社群运营,维持用户粘性,及时响应反馈。
五、智慧支撑:构建高效协同的执行体系
整合营销工程的落地离不开强大的后台支撑:
- 建设统一的智慧营销平台: 作为工程的“中央处理器”,平台需整合资源管理、产品管理、内容管理、渠道管理、数据管理、客户关系管理(CRM)、效果监测分析等功能。实现营销指令的一键分发、渠道效果的实时追踪、市场动态的即时感知、用户反馈的快速响应。
- 建立高效的协同管理机制与指挥中心: 成立由核心部门组成的常设协调机构,负责营销计划的制定、分解、执行监督与跨部门协同。设立应急响应机制,处理突发事件对目的地形象的潜在影响,危机公关中确保口径一致、反应迅速、态度真诚。
- 效果评估与动态优化: 建立科学的营销KPI指标体系,不仅关注曝光量、访问量、咨询量等传统指标,更要重视转化率(预定量)、游客满意度(NPS)、停留天数、人均消费、重复游览率、社会舆情等能真实反映营销成效和产业贡献的指标。利用大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归因分析,及时调整策略和资源投入,实现营销闭环管理与持续迭代升级。
杭州“智能亚运·文旅融合”工程在亚运会前后,通过整合全市文旅资源,利用“杭州城市大脑·文旅系统”,实现“一部手机游杭州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