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璀璨版图上,肇庆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如画的山水风光,构建出独特的城市魅力名片。然而,”自然风光看肇庆”仅是其丰富资源的一个切面,如何将分散的优势转化为统一的城市品牌影响力?这需要一场深刻的品牌整合营销变革。
肇庆品牌建设的挑战显而易见:丰富资源与分散认知形成鲜明反差。七星岩、鼎湖山的绝美风光,端砚文化的千年传承,裹蒸粽等非遗美食的独特风味,以及四会玉器、广宁竹编等特色产业,共同构成了肇庆的多元价值维度。但长期以来,这些资源如同散落的珍珠,缺乏一根强有力的主线将其串联成具有高辨识度的城市品牌项链,导致游客认知停留于单一景点体验,难以形成全域旅游目的地的深度认同。
“整合”成为肇庆品牌突围的核心战略关键词:
- 资源融合:构建立体品牌价值网
- 文旅深度融合: 绝不仅限于”游山玩水”,而是深度挖掘星岩山水背后的地质演变、端砚雕刻承载的文人精神、裹蒸粽蕴含的节庆民俗,将其故事化、体验化。开发主题线路如”端砚文化研学之旅”、”西江美食品鉴游”,让游客在深度互动中感知肇庆文化脉络。
- 非遗+产业联动: 四会玉器、广宁竹艺等特色产业本身就是活态文化。品牌营销应将这些产业的生产过程、工匠精神、美学价值融入体验环节,打造可参观、可体验、可消费的工坊或园区,让游客带走的不止是商品,更是肇庆的温度与故事。
- 渠道整合:构建全域触达传播矩阵
- 统一形象,一致发声: 提炼肇庆的核心品牌灵魂,提出如”岭南山水诗,千年人文画“等能概括其自然与文化双重禀赋的品牌口号。确保从政府官网、官方新媒体到各景区、企业宣传物料,形象标识、色调、语言风格统一,传递一致信息。
- 线上线下全渠道覆盖:
- 线上: 构建”肇庆文旅”新媒体矩阵(微信、微博、抖音、小红书),开展短视频创作、直播探访、话题互动(如#寻味肇庆#、#探秘端砚#);优化OTA平台内容;与旅游KOL/达人深度合作,生产有感染力的种草内容。
- 线下: 在广佛肇等核心客源城市举办文旅推介会;与大湾区交通枢纽(机场、高铁站)合作广告投放;设计特色主题旅游线路,通过旅行社精准推广;在大型节庆活动(如鼎湖山音乐节、肇马)中融入城市品牌元素。
- 数字赋能:提升体验与智慧营销
- 智慧文旅平台: 打造一站式智慧服务平台,集成景区预约、电子导览、路线规划、美食推荐、非遗体验预约、特色商品购买等功能,提升游客便捷度与体验感。
- 数据驱动精准营销: 通过平台及线上行为数据分析游客画像、偏好(如偏好自然风光、文化深度游、美食体验等),实现内容精准推送与个性化路线推荐,提高营销转化效率。
- 沉浸式体验技术: 在重点景区或文化场馆引入VR/AR技术,还原历史场景(如古端州风貌),展示端砚制作过程,让文化”活”起来,丰富体验层次。
- 主体协同:政府主导,多方共建共享
- 政府统筹规划与引导: 政府层面制定清晰的肇庆品牌整合营销战略规划,提供政策、资金支持,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。
- 市场主体活力激发: 鼓励旅行社、景区、酒店、餐饮、文创企业、非遗传承人等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品牌共建。通过制定激励政策、搭建合作平台(如肇庆文旅产业联盟)、共享营销资源,形成合力。
- 社区居民参与: 将社区居民纳入品牌建设者行列,提升其主人翁意识与自豪感,使其成为肇庆故事的传播者和优质服务的提供者。
肇庆品牌整合营销绝非简单的宣传口号叠加,而是一项需长期投入、多方协作的系统性战略工程。它要求肇庆摈弃资源分散展示的传统模式,转而以融合创新思维,将山水之秀、人文之韵、产业之美编织成有机整体,塑造出清晰、独特、有温度、具吸引力的城市品牌形象。唯有如此,肇庆才能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,实现从资源富集地到高价值旅游目的地的华丽蝶变,让”肇庆印象”深入人心,真正释放全域旅游的澎湃动能。持续优化整合路径,深化营销协同,肇庆的品牌战略将为城市发展打开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