舟山,这片镶嵌于东海之滨的群岛宝地,坐拥世界级渔场、普陀山佛教圣地和国家级群岛新区三张金名片。然而,”酒香也怕巷子深”。在信息爆炸与消费升级的时代浪潮中,如何让舟山的独特魅力穿透地域限制、精准触达目标人群?一场聚焦”舟山整合营销“的介绍会议,正成为撬动其全域旅游与海洋经济新增长的关键支点。
一、 为何舟山亟需整合营销?
- 资源分散化挑战: 海岛景观、渔家文化、海鲜美食、禅修康养等资源分散于1390个岛屿,传统单一渠道推广难以形成合力,”碎片化传播”易使游客认知模糊。
- 触达效率瓶颈: 依赖线下展会或单一线上平台(如OTA)的营销模式覆盖面有限,难以精准匹配年轻客群、高端度假人群等细分市场偏好。据舟山市文旅局统计,2023年线上渠道预订游客占比仅65%,数字营销渗透仍有巨大空间。
- 品牌协同需求: “海天佛国·渔都港城”的城市品牌形象,需与下辖各区县(如”嵊泗离岛微城”、”岱山海岛公园”)及核心景区(普陀山、东极岛等)形成立体化、差异化的协同传播矩阵。
二、 整合营销:为舟山全域发展注入”核动力”
本次会议传达的核心策略,在于通过多渠道协同、数据驱动、内容深耕三大引擎,构建全域旅游营销生态:
- 全域渠道整合:打造”海陆空”流量入口
- 线上: 构建”两微一抖+OTA+KOL+本地生活平台”矩阵。重点发力抖音文旅直播与小红书种草攻略,2024年计划孵化10个本土文旅达人账号,针对赶海体验、高端海钓、禅意旅拍等场景定制内容。
- 线下: 联动高铁站点(甬舟铁路即将开通)、邮轮码头、机场进行精准广告投放;与长三角自驾游协会合作推出”跨海大桥-海岛自驾”主题线路。
- 跨界: 联合海鲜预制菜企业、海洋运动品牌推出联名产品,通过”消费即享文旅优惠券”实现客群双向导流。
- 数据洞察驱动:从”广撒网”到”精定位” 引入AI游客画像分析系统,对客源地、消费偏好、停留时长等数据进行深度挖掘。例如:
- 针对上海高端客群主推”白沙岛私享海钓+精品民宿”套餐;
- 面向年轻背包客强化”东极岛日出打卡+环岛骑行”社交货币属性;
- 为亲子家庭定制”朱家尖沙滩乐园+海洋科普研学”产品线。
- 内容价值深耕:从风景贩卖到情感共鸣
- 故事化传播: 挖掘”东海渔嫂”“灯塔守护人”“古法造船匠”等人物故事,拍摄《舟山十二时辰》微纪录片,传递海岛人文温度。
- 场景化体验: 开发”普陀禅修抄经体验”“嵊泗列岛荧光夜划”“岱山盐田劳作”等沉浸式项目,打造可分享、可记忆的”社交资产”。
- 节庆IP强化: 升级”东海开渔节”“国际沙雕节”“观音文化节”的数字化互动玩法,通过线上直播抽奖、AR寻宝增强参与感。
三、 会议共识:协同生态是制胜关键
与会政府代表、景区运营方、酒店集团及电商平台达成重要共识:
- 建立舟山文旅营销联盟: 统一视觉标识、共享宣传素材库、共建舆情监测机制,避免同质化竞争与资源内耗。
- 政策赋能创新主体: 设立专项基金鼓励企业开发”舟山心意”文创产品,对运用VR/AR技术打造智慧景区的项目给予补贴。
- 构建数字营销中台: 整合各平台数据接口,实现”投放-转化-反馈”闭环管理,为营销策略动态优化提供支撑。
舟山普陀旅游集团负责人在会议中强调: “整合营销不是简单砸钱投广告,而是用*一盘棋思维*打通’引客-留客-荐客’全链路。嵊泗去年通过抖音话题#离岛慢生活#带动民宿预订量增长40%,验证了内容共鸣比渠道覆盖更重要。”
舟山整合营销介绍会议,不仅是一场策略宣导,更吹响了群岛城市从”资源依赖”迈向”品牌驱动“的转型号角。当普陀山的钟声、东极岛的碧波、嵊泗渔村的海腥味,通过精准的渠道组合与动人的内容叙事,深深烙印在游客心智中,”诗画浙江”的海洋篇章必将焕发更璀璨的光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