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全国各地的城市在短视频平台上争相亮相,通过精彩纷呈的内容争夺着网友的注意力与打卡热情时,黑龙江的宝藏城市——双鸭山,同样蕴藏着巨大的品牌潜力。然而,如何系统性地释放这种潜力,将本地独特的自然资源、人文积淀与产业特色,通过短视频精准触达目标客群并实现有效转化?这正是双鸭山短视频整合营销战略的核心命题。它要求超越零散的个体创作,构建一个目标统一、渠道协同、内容精良、数据驱动的整体推广体系。
现状与挑战:短视频营销并非“发布即胜利”
诚然,双鸭山的许多单位、个人已在抖音、快手等平台有所尝试。青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壮丽林海、乌苏里江的渔舟唱晚、赫哲族的独特风情、以及深厚煤矿工业印记等元素,已开始出现在短视频内容中,初步打开了认知窗口。然而,深入观察便会发现,当前的传播存在明显局限:
- 碎片化传播: 内容多由不同主体自发创作发布,缺乏统一规划与协同共振效应。旅游景点、农产品、文化特色各自为战,难以形成“双鸭山印象”的合力。
- 深度与转化不足: 内容容易停留在美景美食的浅层展示,缺乏对城市文化内涵、产业优势(如农业、特定工业转型)的深度挖掘和有意识的引流转化设计,难以有效吸引高意向访客或投资者。
- 受众定位模糊: 内容创作往往凭直觉,缺乏对核心目标受众(如省内及周边短途游客、特定农产品采购商、历史/工业研学群体等)的精准画像和针对性内容生产,传播效率低下。
- 效果评估缺失: 发布后的数据和用户反馈追踪分析不足,难以科学衡量传播效果和指导后续策略优化,投入产出比不清晰。
整合之道:构建短视频营销的“双鸭山体系”
解决上述困境,关键在于“整合”。双鸭山短视频整合营销绝非简单的内容堆砌,而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:
- 目标与受众精准整合:
- 明确核心目标: 是提升城市旅游知名度?推广寒地黑土特色农产品(如大米、杂粮)?吸引特定产业投资?还是塑造年轻活力的城市新形象?目标必须清晰可衡量。
- 深度用户画像: 基于目标,深入研究不同受众群体(如亲子家庭、年轻背包客、摄影爱好者、采购商、投资者)的短视频平台使用习惯、内容偏好、痛点及决策路径。例如,面向亲子家庭的内容突出青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研学资源和安全性;面向投资者则需展示产业基础、政策优势和营商环境。
- 内容策略与创意整合:
- 打造核心IP与标签: 提炼双鸭山最具辨识度的核心元素(如“北大荒生态粮仓”、“乌苏里江畔明珠”、“赫哲文化传承地”、“新旧动能转换典范”),统一使用#遇见双鸭山#、#双鸭山宝藏地#等官方话题标签,便于聚合流量。
- 多元化内容矩阵:
- 景点风光类: 展示四季美景(春季山花、夏季避暑、秋季五花山、冬季冰雪奇观),运用航拍、延时摄影提升震撼力。
- 文化体验类: 聚焦赫哲族鱼皮画制作、伊玛堪说唱、饶河东北黑蜂文化、煤矿历史遗迹活化利用(如矿山公园),通过沉浸式体验(Vlog)和故事化叙事增强代入感。
- 美食特产类: 生动呈现双鸭山大米、饶河蜂蜜、冷水鱼等特色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独特风味,结合探店、农家乐体验,突出“寒地黑土,自然馈赠”的核心价值,并嵌入便捷购买链接/位置信息。
- 产业与城市发展类: 展示现代农业科技、新兴产业发展、城市更新风貌、优良营商环境,塑造开放、进取的城市形象,吸引关注与投资。
- UGC激励(用户生成内容): 发起创意挑战赛(如“双鸭山最美打卡点”、“我的双鸭山味道”)、征集游客/市民的真实体验故事,利用奖励机制鼓励广泛参与和自发传播,扩大声量。
- 传播渠道与资源整合:
- 平台协同: 根据目标受众活跃度,主攻抖音(大众化、潮流)、快手(下沉市场、烟火气),辅以视频号(私域沉淀)、小红书(攻略种草)。差异化运营不同平台内容形式与调性:抖音重短平快爆款,快手重真实接地气,小红书重深度攻略。
- KOL/KOC联动: 科学搭配不同层级达人:头部达人引爆话题(如邀请旅游大V探秘),腰部达人深度体验(如美食博主测评特产),本地KOC(关键意见消费者,如热心市民、导游)提供真实视角和持续种草。确保合作内容与双鸭山核心信息点一致。
- 跨域资源联动: 整合政府文旅部门、景区、酒店、餐饮、商户、本地媒体等资源。官方号发布权威信息、政策解读、大型活动预告;商户号可发布优惠、探店;媒体号进行深度报道二次传播。确保线上线下活动(如节庆、展会)与线上短视频预热、直播、回顾形成闭环。
- 流量承接与转化整合(关键!):
- 触点无缝衔接: 在短视频内容描述区、评论区置顶、直播口播中,清晰引导用户下一步行动:访问官方网站/公众号获取详细攻略、跳转在线商城购买特产、领取景区/酒店电子优惠券、预约文旅体验项目、填写投资意向表单等。每一个触点都需精心设计。
- 私域流量沉淀: 利用短视频平台企业号功能、微信群、微信公众号,将公域流量引导至可反复触达的私域池,便于精细化运营和长期客户关系维护(如推送节日问候、专属优惠、最新活动)。
- 数据监测与优化: 运用平台数据工具(如抖音巨量引擎、快手磁力引擎),密切监控核心指标:播放量、完播率、互动率(点赞、评论、分享)、话题热度、点击转化率(链接点击、优惠券领取、表单提交)、乃至最终的线下客流增长、销售额提升、招商线索数量。基于数据洞察,持续迭代内容策略、优化投放方式、调整转化路径。
实施路径:从规划到落地见效
- 成立专项小组: 由文旅、宣传、商务、农业等部门骨干及专业运营团队(或第三方机构)组成,统筹规划、协调资源、监督执行、分析效果,打破部门壁垒。
- 制定详细作战地图: 明确阶段性目标(如季度)、核心传播主题(如“冬韵双鸭山,冰雪嘉年华”)、内容排期、达人合作计划、预算分配、效果评估标准。
- 集中资源打造标杆案例: 选择1-2个优势资源(如冬季冰雪节、特色农产品季),投入资源进行整合营销试验,集中力量打造爆款内容和转化案例,总结经验并快速复制。
- 建立长效内容生产机制: 培养本地短视频创作人才(如政务新媒体